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15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查看:108


图为吴彬华(右三)在湖南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一等奖


图为近日文学院与佛山龙眼传媒签约合作 孙立青摄


  (上接一版)基于此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闻学成功获得了湖南省十三五规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从2016年9月起实施。学院不断推动新闻学、广告学“服务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的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新开办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推进师范专业综合改革工作,以全面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了吉首大学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当然,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变革的推进需要良好的氛围和教风学风建设。为此,学院在2016年5月召开了教风学风建设大会,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出台了 《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学风建设的八条规定》等系列文件。在全校率先推行 “无手机课堂”,上课期间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拒绝“低头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院还启动了“教学课件和教案检查评比活动”,引导和督促老师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并由学院领导班子、教务办、学工办、院办组成的教风学风巡查队伍,分小组以周为单位轮流巡查课堂,严查迟到早退情况。
  学院实施了“以赛促学”工程,设置11大院级竞赛项目,由各教研室和创新工作室负责实施。竞赛项目对接相应的专业,对接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对接教育厅的A类赛事,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今年,学院继续推进“以赛促学”工程工作,完成了百科知识竞赛、古诗文默写、基础写作、师范技能竞赛、大学生广告竞赛等9个院级“以赛促学”工程项目。正是因为有了“以赛促学”的锻炼,学生的潜能和兴趣被激发,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在各级各类大赛上亦有所突破,同时也对学风建设起到了明显促进效果。
  经过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学院学生学习氛围明显转好,教学成果显著。在学院发动和组织下,多名教师参与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竞赛,罗琼、粟龙梅、田泥等3名教师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罗琼老师获湖南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同时获得了湖南省高校“教育能手”称号。
  “以赛促学”工程的实施,加上良好的教风,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年来,学生在各种专业活动中获得了良好成绩,如吴彬华同学获得第二届湖南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吴思聪、吴彬华、张子怡同学在湖南省首届应用写作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2项和省级三等奖1项;邱俊宁和陈清宇同学组成的团队在湖南省高校经典阅读知识竞赛决赛中获团体冠军,陈清宇同学获一等奖、邱俊宁同学获二等奖;刘楚翘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刘斌同学获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不仅如此,学生理论研究也得到了较好锻炼。胡斯璇主持的《后申遗时代湘西土司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以老司城为例》和夏钰主持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经典阅读引导机制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省级项目、校级项目9项。王江生、刘泰然和何小平指导的三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顺利结题。另有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多篇。
  科研,昂首阔步稳在前2016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科研工作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由青年教师邹晓玲博士主持的《湘西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获得了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打破了教授、学科带头人垄断此项目的先例。不仅如此,学院还获得了省社科基金6项,省教育厅项目3项,横向课题若干项。
  文学院的科研工作一直都是吉首大学科研工作中的亮点。近8年来,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这一块基本没有断线,也正因为如此,文学院拥有了吉首大学科研先进单位 “八连冠”的荣誉。
  文学院底蕴深厚,有一支由61人组成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博士(含在读)33人,硕士生导师39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教学能手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5人。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院科研成就的坚实基础。
  硕果累累还因为勤耕不辍。文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国文学和语言学是科研工作中的大头,但并不限于此。学院科研工作覆盖面广,提倡“多头并进”,鼓励教师在其他学科进行研究,拓宽申报口径。因此,学院不仅在民族学、文献学上有所建树,甚至在哲学、艺术学等学科上都有课题及成果。
  一年来,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教研教改论文108篇。其中,C类刊物8篇,D类刊物12篇,CSSCI扩展版刊物23篇。
  吉首大学是建立在湘西地区的一所高等学府,而文学院则是生于湘西群山,长于吉首热土,湘西自然成为学院研究的首要选题。湘西是语言的海洋,也是民族的汇聚地。这里世代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语言种类丰富,研究价值大。这也是为何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湘学研究院、湖南省民族文化研究基地都建立在文学院的原因。学院在2016年成功举办了文化融合之《西鼓》编撰研讨会,不仅为吉首市打造“天下鼓乡”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研究成果,而且可为吉首国际鼓文化节推出新的文化成果,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田茂军教授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湖南本土经验与探索》一书也在今年出版发行。
  湘西还是文学的海洋,沈从文则是这片海洋中最高的波浪。因此,沈从文研究一直都是身处湘西的文学院的研究重点与亮点。学院加强沈从文纪念馆建设,接受沈家捐赠物品多件,就《沈从文全集补编》与北岳文艺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
  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他人、借鉴他人。因此,学院邀请中外专家多名,举办“博雅人文论坛”8次,涉及文艺学、语言学、古典文学、新闻传播学等4个二级学科。充分利用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吉首大学的扶持政策,力争在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拓展新的合作项目。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增强联系、扩大影响,为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学生工作,设身处地显人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素来就是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学院,这一点在学生工作上亦有所体现。学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不仅把学生工作做得亮点突出、特色鲜明,也在各方各面体现出了学院的人文关怀。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切实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自2012年以来,文学院先后与潇湘晨报、湖南红网、湖南教育电视台、湘西州公安局、广东汕头明德中学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基地顶岗实习、专业见习等形式,为实践教学和就业提供了保障。今年学院还派出院领导和相关老师多次前往怀化、州内多所中学进行洽谈,共建师范生实习就业基地。
  学院今年在非师范生 (新闻类、广告类)就业工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在于和广州佛山龙眼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与其共建龙眼传媒艺术工作室和龙眼传媒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网络电视直播技术平台,探索和践行“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此,学院领导两次前往广州佛山进行实地考察,佛山龙眼传媒随后也对学院的办学条件等进行了回访。目前,吉首大学和龙眼传媒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和龙眼传媒吉首大学视频直播工作室在12月30号已经正式挂牌,这在湖南省是第一家。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就业市场的要求和毕业生的现状,学院领导和相关老师亲赴深圳、中山和佛山等地进行就业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工作,不仅加强了学院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联系和情感交流,也了解到了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成功举办了文学院师范生供需见面会,组织了37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有效推动了毕业生就业。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最终就业率96.19%。
  此外,学院一直都将创新新业教育融入到培养的全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建立了精灵影视传媒公司、薪传教育公司、风雨湖微信平台和华蔚传媒等多个创业公司,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重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干。老师们则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业务、公司运作等方面的相关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机会,搞好外围服务保障,促进学生的快速成长。
  就这样,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平稳发展,创业团队业绩平稳增长。新增创业团队 “品牌湘西”、“一个人的果园传媒”、“康伊风纪念品私人定制工作室”。“薪传教育”团队参加中国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创翼之星”称号。
  学院推行“五步工作法”,探索党建新模式,严把政治理论关,规范程序,确保质量,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效果显著。就在今年,学院党委被湖南省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创建洁净素雅的寝室氛围,文学院自2013年9月起就一直推行 “洁雅行动”,3月学雷锋,5月争做向上青年,6月帮助离校毕业生……组织学生党员发挥好带头作用。今年7月份还举行了“艺术长廊进宿舍”活动,在宿舍墙壁上挂上了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还在“屋檐下的故事”宿舍微故事征集大赛中获得了3名二等奖和4名三等奖。
  人文气息浓厚的文学院从来不乏大学生先进典型,无论是从前义务支教的李正龙还是后来自强不息的田晶晶,每一年学院都会涌现出一批榜样学生,今年尤为如此。不仅推出了“孝心大学生”石静咏诗、“雷锋式当代大学生”殷沙曼,还有“体育文化人”周燕珊以及“校园十大诗人”、“学生作家”刘斌等一大批向上向善、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先进典型。其中石静咏诗和殷沙曼还被推荐参评湖南省“道德之星”和“公益之星”。
  不仅如此,学院还组建了“爱心1+1”志愿服务团去湘西州慈爱园进行长期支教、辅导课业和开展第二课堂,在吉首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团队”。
  在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背景下,学院秉承着“学院利益高于一切、以质量求发展、关爱学生”的宗旨,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出效、质量立院、创新谋先的意识。全院师生团结一心,积极进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面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力、办学水平和办学影响力而努力奋斗。
  所谓“管理出效”正是要在全体老师中凝聚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质量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克服短板意识等共识;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积极加强制度建设。习近平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就能谋发展,创新就能谋先行,学院一年工作成绩的取得,尤其是专业综合改革、学院的学生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标志性成绩,是与文学院全体师生的创新理念、创新举措、创新行动分不开的,这便是“创新谋先”。而谋准提升学院实力及综合影响力的专业综合改革、教学竞赛、科研立项、新闻传播学专硕、质量工程项目、学科竞赛、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项目用力,学院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形成氛围,形成影响,则是“质量立院”的内涵所在。
  正因如此,生于湘西群山,长于吉首热土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会继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迎接着希望与困难,走向更开阔的明天。
k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278次访问,全刊已有458582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