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86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艰苦奋斗 规范管理 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在吉首大学八届一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会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廖志坤查看:167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校党委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9年学校事业发展回顾2019年是吉首大学在更高层次上奋发进取的一年。一年来,学校党委、行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党的建设引领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一年来,学校成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了政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了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了保靖县新码村驻村帮扶工作。群团、统战与离退休工作不断加强。
  (二)教育教学有新成果学校自觉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取得新成绩。
  一是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强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召开了相关专题会议,出台了《吉首大学“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吉首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
  二是教学管理和研究规范有效。按照 “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的思路,初步完成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全年开展8次全校性教风学风专项检查,课堂教学更为规范。严格学籍管理,下决心依规清退了386名超过学习年限还不能毕业的学生。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教学管理。推荐4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1名毕业生赴澳门高校攻读奖学金硕士学位。教研教改深入推进,2019年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在民族院校和办在民族地区的院校中居于前列。
  三是专业和课程建设得到加强。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在一流本科“双万计划”中,体育学和软件工程专业成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13个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湖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有5个专业参评,其中工商管理、法学专业被评为A等,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被评为B等。16门课程获得省级“一流建设”课程,电子电工技术、移动通信、病理学3门课程立项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着眼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学校开始启动专业整合工作,决定2020年暂停6个专业招生,逐步对现有专业进行全面评估。
  四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得到提升。实现了成为博士单位后的首次博士生招生,体育学博士点招收博士生11人;“生态扶贫”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合格。完成了生态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合格评估抽评工作。学科竞赛在全国全省的各种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教改与创新创业项目,与2018年相比,教改重大项目和教学平台项目实现零的突破,重点项目增长150%,一般项目增长 100%,创新基地增长100%。
  五是各类教育协调平稳发展。修订了预科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12门通识选修课,建立了“一生一策”帮扶机制,预科教育平稳有序。完成了《吉首大学2018年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开展了函授站拓展和整顿工作,探索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新模式,获批3个“国培计划”项目,培训230余人次。国防教育学院有效推进国防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际交流,全年共有73人因公出国(境)访问访学,11所海外高校来校考察交流,与美国田纳西、海格斯等大学达成了合作协议。
  (三)学生管理服务有新成效一是招生就业得到拓展。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更加通畅。2019年是学校进入本科一批录取的第二年,首次在甘肃省进入本科一批录取,在河南、河北、广西三省部分专业实现本科一批录取,录取新生4792人。顺利完成农村地方专项招生,与湘西州合作招收免费定向师范生84人。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0.17%,最终就业率89.85%。
  二是教育管理形成品牌。建立了校长学生助理制度,加强了学校与学生的联系。修订了《吉首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完善了重点关注学生危机预警库,全年成功处置心理危机64例。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和学习强国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立人读书沙龙”“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吉首大学先锋”微信平台影响力排名长期居全省高校前五、全国高校前百,获评湖南省青媒类十佳微信公众号。积极打造“红竹”文创产品项目,成为省“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平台示范点。组织学生参加省青年文化艺术节、“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全省性活动,获得各类奖励40余项,创历史新高。
  三是学生帮扶成效显著。主动关爱贫困学生,全年共有36392人次受到资助,资助经费5161万元;学校获得湖南省第一届“励志成才好学生典型”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和省级“资助育人精品项目”。
  四是创新创业再创佳绩。学科竞赛捷报频传。2019年,学校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8项;获得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20项、二等奖223项、三等奖257项,其中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总成绩排名全国第9。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学校获得省赛“优胜杯”。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学校位居全国高校193名、湖南省第8名。
  (四)学科建设有新谋划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成为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遴选出5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和10个省内一流培养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通过深入广泛调研,明确了“有机整合、择优支持,争取实现B类学科新突破”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申报思路。
  (五)科学研究有新进展一是科研项目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自科基金项目16项,其中社科重点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获国家民委、省社科自科项目77项;横向课题53项;立项总经费近2000万元;实现专利技术转化16项。
  二是新增一些省部级科研平台。“民族体育研究中心”获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创新与应用”团队成为湖南省创新团队。
  三是一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丁建军获得第十四届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6项成果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六)师资队伍建设有新气象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初显。围绕博士授权单位建设目标实施“俊彦学者人才计划”,全年共引进博士45名。丁建军被授予第五届“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邵侃、厉新建、唐石、李先辉、蒋万胜、谢德玉、马腾嶽入选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和讲座教授项目,入选数居全省高校前列。此外,在芙蓉教学名师、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评选中学校也有新的收获。
  二是教师培训力度加大。注重教师教学发展,开展了“吉首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网络培训,举办了新进教师业务知识培训班,一些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专任教师获湖南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湖南省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名师示范课堂”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国际教育学院刘瑛获国家级二等奖,她还获得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
  三是人事管理工作渐趋规范。按照人社厅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学校将教职工人事基本信息录入省人社厅人事人才信息平台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着手清理学校临聘人员,规范学校人才引进和内部管理工作,探索优化人员配置的新举措。
  (七)服务合作迈出新步伐一是积极推动与周边高校、医院及政府的合作。与贵州铜仁学院、铜仁幼专、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派1名正处级干部到铜仁学院任校长助理,协助指导该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与重庆黔江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初步确定了合作重点和合作项目。
  二是助推武陵山区发展。充分发挥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服务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16支师生团队“走进武陵山”,实施乡村振兴“千村调研计划”,开展湖南省农村“空心化”现状大调查。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助力湘西州获评“世界地质公园”。商学院团队在北京发布了第四部《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8-2019)》蓝皮书。
  三是推进委省共建工作。委省共建政策“开花结果”,学校获批国家民委的科研平台总数与云南民族大学并列第一。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批准为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和东南亚特色农业研究中心被批准为“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此外,还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八)内部控制有新加强一是严格规范财务与审计工作。严格依规审核审批项目支出,规范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强化预算过程管理,超额完成财政考核要求。全年收入6.38亿元,支出6.41亿元,收支预算执行率分别为95.22%、95.61%,比年初预算减少赤字6000余万元。全年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815项,涉及资金总额40806.08万元,促进增收节支3964.23万元。
  二是加强资产与招投标管理。一年来,对13家校属企业进行清理,完成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和12家分支机构的注销工作;与吉首市政府签订《土地置换协议》,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700多万元;完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资产回收、2100多万元报废资产处置和16台车辆的评估处置工作。修订完善《吉首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吉首大学采购内控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审批和招投标工作。全年完成474个项目的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共计金额17883万元。
  (九)后勤保障能力有新提升一是完善校园基本建设。3万㎡的大田湾校区医药综合大楼主体、装饰工程完工,2万㎡的张家界校区综合实训大楼和大田湾校区学生公寓项目开工建设,张家界校区结构力学实验室完成仲裁复工,砂子坳校区南门扩建及道路改造完成,校园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二是全面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加强维修统筹,全年完成289个维修项目;实施水电内部管理改革,节约资金380余万元;加强校园公共卫生治理,成功控制甲型流感传播;完成食堂消费腾讯微信支付及教职工住房网络缴费平台建设。
  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银校合作项目总投资350万元,一批智慧校园子平台建成,实现移动办公。《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被遴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湖南省重点报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期刊。《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被遴选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图书馆成功加入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档案馆建立了目录数据库,基本实现全文扫描和上传。
  四是不断加强校区管理工作。加强多校区数字管理和信息共享能力建设,促进了张家界校区教学、管理、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张家界市政府、张家界学院合作方进行多轮会谈,依法依规推进张家界学院办学体制转变。
  五是切实做好综治维稳工作。编印 《保卫工作手册》,重新修订《校园110常见警情初期处置流程》等规章制度。全年组织4次全校性安全大检查,检查出安全隐患21处,下发整改通知书9份,查处违法、违章人员42人。加大技防力度,全年投入技防资金80余万元,全校监控点位达到700个,实现天眼校园全覆盖。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更新部分校园道路交通指示标识,增划停车区域。重点整治校园乱搭乱建、宠物进校和车辆乱停乱放等乱象,尤其是禁止外卖送餐车辆进校园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师生好评。
  各位代表、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发展战略重要之年,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2019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后勤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国“全民阅读推广先进单位”和“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在校友会中国高校排行榜上,学校较上一年进步33位。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少亮点,限于时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与师生员工的期待和时代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有: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一流专业和 “金师”“金课”还不多;优势学科数量较少,质量不优,缺少高原和高峰学科;博士点虽然申报成功,但是建设压力十分巨大;教职员工的科研激情和潜力还没能完全激发,有效科研意识还较弱;开放办学还未形成共识,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队伍急需充实,规范管理还有待加强,现代治理任重道远;办学的资金压力增大,创收能力偏弱;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少,人才队伍稳定的压力较大。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发布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资源向高水平大学和学科集聚的倾斜效应更加明显,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新一轮学科专业革命悄然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经济社会新变革,尤其是和学校学科专业息息相关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为高校提供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对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教学科研方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严峻挑战,我们通过努力打下了基础、开通了道路、搭建了平台,作好了一些准备,但是学校办学的各类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获取资源的能力仍然有限,内涵的充实提升更为急迫,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自满和松懈。
  各位代表,2020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历史性、转折性的年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学校党代会的召开之年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关键之年。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收官意识”“清零意识”,对照学校综合改革意见和各种决策决定做好“扫尾、结题”工作;又要有强烈的“谋划意识”“进取意识”,做好未来学校发展的谋篇布局工作,力争下好先手棋,跨入“高铁道”。2020年时间已经过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补课精神,争分夺秒地做好各项工作,尤其要以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办学质量为导向,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做好主题教育“回头看”工作;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责任;积极配合做好省委新一轮政治巡视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形成尊师爱生的生动局面。
  (二)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前阶段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疫情防控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不能变。要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市有关防控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抓紧、抓实、抓细学校各项常态化防控工作。
  (三)做好未来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十四五规划是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编制十四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早准备、深调研,盘清家底、弄清方位,从长计远、找准标杆,广集师生和各方面的智慧开门做规划。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要立即着手相关准备工作,相关职能处室和教学学院也要将其纳入重要日程。我们不仅要做好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也要做好学院的发展建设规划。
  (四)切实加强一流本科建设。继续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水平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分类规划,职有专属,全力推进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力争取得新的成绩,扭转一流专业建设的被动局面。全面启动和推进专业认证工作,重点抓好师范专业认证;结合实际,面向未来,着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课堂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要下大力气加强一流金课建设,打造优质本科教育教学平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举全校之力狠抓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关键是一流学科建设,当前“双一流”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每一所高校都十分重视一流学科建设。因为一流学科建设绝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学科、某一个学院的事情,它事关学校全局,事关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事关学校的形象地位,事关学校的资源获取能力。我们必须举全校之力做好学科整合建设工作,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申报工作。以“有学科实现B的突破,更多学科实现等级提升”作为评估目标,按照“统筹兼顾、协同创新、分层择优、整合申报”的建设申报思路,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第五轮学科评估申报在即,大多工作已经完成,但是整合协调、材料撰写、特色凝炼、典型案例遴选以及与相关毕业生沟通等工作还没有完成,相关单位和个人要抓紧时间,将工作做实做好。与此相适应,还要整合校内外资源,认真组织好新一轮博士点、硕士点申报工作,力争在博士点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六)开源节流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目前学校面临着财政拨款和非税收入减少与各类支出扩张的结构性财务矛盾,人头经费占学校可用财力的比例已超过70%,财务压力很大,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有过紧日子来年过更紧日子的思想准备,按照量入为出,以收定支,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科学编制预算,刚性执行预算。同时以资金投入为导向倒逼管理改革和学校各类结构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范各类经济风险、财务风险。然而,学校财务状况的根本改善光靠节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加大开源的力度,动员各方力量,建立激励制度,争取各种资源。既要全力争取政策性资金,争取更多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又要大力做好成教、自考、培训、校产经营和校友资助、社会捐助工作,确保资金能够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指向推进各项改革。学校改革既是一揽子改革,更是渐进性改革,务必坚持积极、稳妥、有效的原则。今明两年,主要是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学科专业整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学科整合,对社会需求、招生和就业形势不好、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和学位点主动进行调整。推动以效率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和职称评定政策调整,加强考核和绩效评估,打破原有以积分为主要考量的职称评审模式,制定以分类评审、体现标志性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新评价体系,实现职称评定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推进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改革,坚持以产出有效科研和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为出发点,修订各类奖励制度。推进以规范高效为导向的常规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类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议事决策效率和水平。按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要求加快推进以落实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张家界学院转设工作。
  (下转第三版)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98次访问,全刊已有459829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