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86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明岁今宵更高歌

———写在刘敦纲先生八十寿诞之际

作者:文/石健查看:94




  庚子年六月二十七,即公元2020年8月16日,我的大学老师刘敦纲先生满八十岁了。按理,人到六十花甲就是老人家了,到八十岁应是老老头儿了,但直到今天,我也没觉得他是个老头儿。眉毛一如既往地威武着,声音也依然雄浑沉实,还有那坚毅的眼神、倔强的嘴角……所有的一切,和几十年前我认识他时一模一样。
  可他的确年至耄耋了,也走过了一段长长的沧桑人生路。
  刘敦纲先生是湖南邵阳新宁人。1963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时,他有机会去大都市工作,但他主动选择来到湘西支援山区教育事业。他以湘西为第二故乡,在这里扎下根来。岁月的风霜浸染了一头青丝,他将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吉首大学和湘西教育。
  当天,十几位学生集结,为先生办了八十寿宴。宴席上,这个身影孤独、但内心丰厚的老头儿很感慨,讲了很多真心话。
  他说很感谢学生们,感谢我们这些学生记着他,专程赶来为他祝寿。
  他又说心中抱愧,一为自己的生日搅扰了我们这些学生;二为从教半生到退休也只评到副教授。他动情地说,自己一辈子做人纯粹,看到不平的、不对的,总是直言不讳;面对利益冲突时,总是愿意舍弃自己而去成全他人。任吉首大学中文系主任时,自己把评高级职称的机会都让给了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到退休时也只是评到了副教授。
  最后,他还为我们送出了祝福:“祝愿学生们、老同事、老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曾经多少坎坷、多少骄傲,其间有多少荣耀、又有多少委屈,所有的一切都被包裹在平静而又短暂的讲述中。
  当听到这个老头儿说“心中抱愧”时,我生出心痛的感觉,眼泪忍不住流出来了。刘敦纲先生退休前任中文系主任,老牌大学生,处级干部,资历深,教学严谨,耿直善良。多年来,他数次让出参评高级职称的机会。当同年龄阶段的教师们都评上教授时,他已到了退休年纪。
  我心痛于这位老人的解释,也心痛于这位学者的遗憾。毕竟,一位终身致力于学问的大学老师,不羡财富、不慕权势,职称势必成为一切成就的标杆。如若不能企及,是会终身抱憾并生出愧疚的。但在我看来,出于固有的品性与良心,他永远只会做出这唯一的选择。因此,无需抱愧。
  其实,他不缺研究成果与课题项目,在职时主攻苏轼研究、大力推进刘永济研究,退休之后,他仍笔耕不辍,坚持阅读思考、钻研学问,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以求。我在网上向他请教问题,他每每会在凌晨两三点时回复。偶尔见面,我劝他早睡早起,他却总是说:“好多事情都要做、好多书都要读,时间不够用。”
  2014年,刘敦纲先生在74岁高龄时,以“刘永济未刊遗稿《戏曲志》《古戏曲存》笺注”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后期资助课题”,打破了吉首大学有史以来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人员的年龄纪录。先生不畏年高申报课题,一为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为抱慰一生忠直坎坷的国学大师、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自己的叔父刘永济先生。
  面对繁重的研究任务,近几年来,他挑灯夜战,强忍类风湿等病痛,克服家庭的重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分秒进行钻研。历经六年的艰苦跋涉、呕心沥血,他于今年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与写作任务,提交了相关成果。
  与做学问的严谨态度高度一致的,是先生为人的谦逊、虚心、低调。
  2014年,当他拿到国家课题后,他总是说:“我是被大家推着走的。课题记在我的名下,事情是大家做的。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离不开群体的力量。”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我想拿来刊登在自己编辑的报纸副刊上。落款署名时,我是这样介绍他的:“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他看后,不同意,并且说:“我就是个副教授,不能写教授。”我骗他说再想想,最后背着他写了“吉首大学老教授”。当然,他批评了我。
  还有一次,我自作主张在他的文章里加了一句这样的话———“我(刘敦纲)读了很多书”,文章出来,他又批评了我,说:“哪有读书人会说自己读了很多书的?”听闻此言后,我满脸绯红,羞愧极了。虽然在我心里他的确是读了很多书的老教授,但在他心里,事实与品格比天大、比命重,一切光华荣耀不过虚浮。
  这几件事,对我启示极大、教训极大。
  自此,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像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自此,如果有人说自己读了很多书,我便会生出厌弃,并且不再想与此人交往。
  说实话,我的确从来没把先生当成什么副教授,他就是我心中真正的中文系教授。我相信所有与他有过交集的学生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在我眼里,他不仅学问好,而且还是一个懂得常识的老头儿,正如从他身上我学到的:“说自己读了很多书”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职称与人品、学问并不成绝对的正比关系;丁是丁,卯是卯,世界还真得有泾渭分明的时候,不可把万事万物都混为一谈、清浊不分。
  虽“一肚子不合时宜”,但这个老头儿却是有学问又有常识的好老师。在常识缺失的浮躁当下,先生可爱且可贵。不忘初心,始终如一,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八十岁的老头儿从来没有老过。他还是年轻时的样子,还是本色本真的自己。
  所有言行,均出自端正善良的品性。我想,一定会有人看到并理解、感恩的。这些人中,有和他穿连裆裤的我的老爸爸石维贵,他是刘敦纲先生退休后任教吉首大学预科学院、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余热的见证者,也是先生的理解者、抱慰者和守护者,亦是他的第一维护者;这些人中,当然包括我们这些学生,我们目睹并亲历了他的严厉和慈爱。
  我看过一位名叫谭萍的学生为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我的国文老师刘敦纲》,先生的严谨与慈爱跃然纸上。阅读时,先生的另一些事迹浮现在脑海里。退休后,他重上民族预科学院的讲台担任语文老师,教学一丝不苟,节假日也在备课、改作业,2008年大冰冻,先生在去上课的途中摔成重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作为吉首大学老科协第一批会员和老年大学负责人,他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凡事兢兢业业,尽心服务群众……现实中的他与文字里的模样,高度统一,别无二致。
  如果说20多年前,我把刘敦纲先生当成令人敬畏的老师,但现在,我更想把这个老头儿当做老朋友。人是需要一些老朋友的,比如先生这样的,又比如我爸这样的,他们坚强、善良、正直,他们信仰着、奉献着、思考着,人类身上的美好品质几乎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感知到领悟到,从而获得信心与力量。
  走近并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我觉得自己遇到的很多事都不叫事儿了,连我们所谓的痛苦也是极其渺小的了。
  敬爱的刘敦纲先生八十岁了,祝这位耄耋老人万事随顺、喜乐安康:但愿他能忘记人生某些孤独的时刻,但愿学生和学问能够成为他此生最大的慰藉。
  明岁今宵更高歌。
g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96次访问,全刊已有4598121次访问